当地时间10月7日,华盛顿白宫里上演了一场让国际舆论哗然的外交插曲。正在访问的加拿大总理卡尼,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了两人任内的第二次会晤,这场原定聚焦贸易与关税、为新经济安全协议铺路的会谈,却因为特朗普一句突如其来的话彻底跑偏了方向。当时卡尼正在椭圆形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,细数特朗普第二任期里的各项成就,话到“在许多方面中最重要的是”时稍作停顿,没等他把后半句说完,特朗普就突然插了话,轻飘飘一句“以及加拿大和美国的合并”,把现场气氛瞬间冻住。
面对这记“贴脸开大”,卡尼也只能尴尬笑笑,勉强回应“我可没想那么多”。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拿“吞并加拿大”说事,从2024年圣诞节在“真实社交”上暗示加拿大可能成美国一州,到2025年1月特鲁多卸任自由党领袖后宣称加拿大人想当“第51州”,再到4月加拿大联邦众议院选举时呼吁选民选“有力量的人”、承诺合并后税率减半,特朗普的“吞加”言论从来就不是偶尔的口误,而是一次又一次有迹可循的表态。
展开剩余72%有人说这只是特朗普的谈判技巧,是为了在贸易上给加拿大施压,这话确实能找到些依据。这次会晤前,特朗普就明说美加存在“天然商业冲突”,两国都想抢汽车公司和钢铁产业,竞争只会互相伤害。他还放话要讨论降低对加拿大各行业的关税,可转头又说要对加拿大征税,甚至拿“金穹”导弹防御计划做文章——加拿大要合作就得掏610亿美元,可要是成了美国的州,这笔钱就不用花了。
这种一边画饼、一边施压的套路,像极了他之前对其他国家用的“极限施压”手段,明摆着是想让加拿大在贸易谈判里让步,比如在汽车、钢铁铝制品上妥协,毕竟现在美国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,加拿大过去五年光对美投资就有5000亿加元,未来五年甚至可能到8000亿加元,在经济上确实有求于美国。但要是只把这当成谈判技巧,未免太小看特朗普的野心了。
从经济账上算,特朗普一直念叨美国每年和加拿大贸易损失2000亿美元,在他眼里,吞并加拿大就能彻底消除贸易壁垒,把加拿大的油气、矿产、森林这些硬通货变成“内部资源”,汽车、钢铁产业也能全攥在手里,不用再跟加拿大掰手腕。更别说地缘上的好处,加拿大领土面积摆在那,真要是并入美国,美国北边的防御压力会骤减,还能借着加拿大的地盘牵制北极,甚至顺手把格林兰也划进来,到时候美国在北美就是真的“一家独大”,特朗普自己也能成“美国历史第一扩张总统”,这种名垂青史的诱惑,他怎么可能轻易放过?
再看政治层面,特朗普太懂怎么制造话题了。“吞并加拿大”这种极具冲击力的言论,一出来就能霸占全球媒体头条,让他始终站在舆论中心,既能巩固国内支持者的好感,又能迎合共和党保守派的情绪,甚至还能转移国内对贸易战负面影响的注意力。毕竟他现在在美国的投资已经超过17万亿美元,还放话明年年底要超20万亿美元,靠着庞大的市场优势,他有足够的底气在国际上摆出强硬姿态,而“吞加”言论正好能强化他“美国优先”的人设,为自己捞取更多政治资本。
可加拿大这边的处境实在尴尬。上一任总理特鲁多就是因为对美国“合并”言论不够强硬,最后被迫下台,卡尼现在夹在中间,软也不是、硬也不是。硬了怕彻底激怒特朗普,落得和美国脱钩的下场,加拿大经济根本扛不住;软了又怕国内民众不满,毕竟绝大多数加拿大人对自己的国家身份有很强的认同感,特鲁多之前就明确说过“我们定义自身最容易的一种方式就是——我们不是美国人”。就连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都已经放话,对美国的耐心快耗尽了,要是谈不拢就要采取报复性关税,可见加拿大国内对美国的不满已经在积累。
更讽刺的是所谓的“国际规则”。有人觉得美国公然提“吞并”会遭国际舆论谴责,可看看这些年美国发动的战争、搞的制裁,哪次因为“反对”就停手了?在特朗普的“美国利益优先”面前,“国际规则”不过是张废纸。那些还在纠结“特朗普是不是在耍心眼”的人,就像那只活了1000天的火鸡,总觉得过去的经验能套用未来,却没意识到特朗普的逻辑从来都是“想要什么就直接抢”,哪管什么外交辞令。
发布于:江苏省51配资-配资股票网-股市杠杆操作-十大股票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